1999年以前,深圳足球队一直是以一群迟暮之年的老“英雄”在打天下,所以,保级成了那个年代压在深圳人身上最为沉重的枷锁和负担。由于国内足坛特殊的球员转会机制,所以要想在中国足坛跻身强队之列,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在人才引进的观念和做法上打破常规。这种“抢亲”逻辑的代表作是1999年的“火车头队收购事件”以及2001年郑智的成功转会,可以说,正是由于这两起得意之作,才使深圳队真正以强者的姿态为甲A沉闷的列强格局增添了活力。
收购火车头队占了先手
在经历了1998年的惊险保级以及初尝李玮锋加盟的甜头后,平安保险公司在1998年年底决定收购拥有健力宝队员李玮锋、鲍文杰和国奥队员李毅的火车头足球队。
而在此时,北京国安和前卫寰岛也都在窥视着火车头队,正想摆脱财政困境的火车头体协见机便开出了“火车头队15名队员捆绑转让900万元”的“天价”。就在北京和前卫寰岛和火车头体协讨价还价的时候,平安只利用三天的时间就与铁道部谈妥了所有转让条件。这与当年一名现役国脚转会费都没有超过200万人民币的“行情”相比,确实有一定风险。当时平安的想法就是:无论价格,先“抢”下来再说,只要把李玮锋、李毅等人的归属既成事实,那么深圳就在以后各方面的竞争中占了先手。
这样,深圳队拥有了李玮锋、李毅两名年轻国脚、一名曾入选过国奥队的守门员徐阳和甲A冠军队成员杨光,同时还有五六名火车头队员以“深圳”的名义转会到了其他的甲B和乙级俱乐部。今年初,杨光转会到上海申花的身价甚至已经达到了650万人民币。
可以说,平安收购火车头队,不但开创了足坛球队兼并的成功先例,使球队成绩上升、人才涌现,投资也得到了理想的回报。
引进郑智出手果断
1999年奥运九强赛后,隶属于辽宁青年俱乐部的郑智由于俱乐部的原因,从2000年开始便处于无球可踢的状况。基于对郑智实力的了解及对其潜力的看好,朱广沪便决定在2000年年底“引进”他。但是辽青俱乐部坚持只以租借的形式放人。在其他甲A球队对于“租借郑智”犹豫不决的时候,深圳足球俱乐部果断出手租借郑智。
果然,由于辽青俱乐部维持不了正常的运作,不得不在2001年底出售自己的球员,而已经将郑智租借在手的深圳足球俱乐部,就有了优先转入权。300万人民币虽然不是一个小数,但是深圳的投入在第二年即见到了满意的回报———郑智荣膺当年的中国足球先生。随之,以郑智为核心的深圳队已经具备了同甲A任何强队抗衡的实力。(编辑:白语)
本文章转载:自江西省良美实业有限公司
www.jxliangmei.com转载请附带本站关键词:
出售火车头配件,
收购火车头,
出售收购火车头配件,
南昌工厂拆迁,
南昌房屋拆迁,
余土运输,
南昌余土运输,
厂房积压设备,
南昌厂房积压设备,
厂房积压物资,
南昌厂房积压物资,
回收废旧钢材,
南昌回收废旧钢材,
回收各类金属